编者按: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系统工程,既需前沿突破的锐气,更需深耕产业的定力。在双十平台建设纵深推进之际,如何构建“从0到1”原始创新与“从1到N”产业跃迁的双向通道?高能级科创载体怎样打破学科壁垒、贯通要素资源,让成果从实验室疾步迈向生产线?创新杭州推出“双十平台·成果转化正当时”系列报道,带您走进一线,看双十平台如何破解成果转化难题,让创新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征途中,“死亡之谷”是横亘在实验室研究与广阔市场之间的一道鸿沟。为破解这一难题,良渚实验室锐意创新,探索出一条以“三层楼”协同生态为核心、以高水平创新人才为引擎的创新转化新路径,显著提升了生命健康领域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效率与成功率。
良渚实验室的核心战略在于培育兼具顶尖科学家素养与卓越企业家精神的“双创型人才”。为此,实验室独创性地建立了“良渚双创博士学院”,将其打造为驱动“科技高峰、先进治疗、产业动力”三层楼模式高效运转、贯通整个创新链条的核心引擎与破壁利器。
学院每年举办主题式博士生与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精准筛选具有潜力的创新人才与项目。入选者不仅能获得最高20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更能在由顶尖科学家、成功企业和资深投资家组成的资深导师团队全程指导下,同步推进前沿科研攻关与创业实践落地。
这种“研创一体”的模式,重构了人才成长路径与成果转化流程,有效弥合了实验室研究与应用市场之间的鸿沟。研究员王永成的成功便是这一模式的生动例证:他归国后,在实验室的强力支撑下,不仅成功研发出打破国际垄断的新一代微流控单细胞测序技术,更以此为基础创立了跃真生物,实现了技术的快速产业化,服务了上百家机构并达成多项战略合作,生动演绎了双创人才如何驱动“科技高峰”直达“产业动力”的飞跃。
跨越“死亡之谷”不仅需要核心人才,更依赖强大生态系统的协同支撑。
在临床转化层面
实验室以攻克“组织退变疾病”“基因突变疾病”等重大临床需求为导向,深度链接杭州市卫健委、浙大附属医院等临床资源,无缝对接真实临床问题,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验证与应用转化,确保科研靶向精准、价值切实落地。
在产业激活层面
实验室紧密联动产业链企业,通过榜单项目机制吸引企业参与需求定义与早期技术验证;同时全面开放共享尖端科研设备平台,为初创企业提供关键研发基础设施,显著降低创业门槛,促进技术快速迭代与市场适配。
在资金保障层面
实验室联合省、市科创母基金等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基金网络,为早期项目注入稀缺的“耐心资本”,破解“第一桶金”难题;学院导师中的投资家深度参与项目评估、商业模式打磨与融资对接,显著提升转化成功率。
在风险控制层面
实验室创建了杭州市先进治疗技术概念验证中心,依托双创学院机制与导师专业力量,整合企业需求,对早期技术进行严格可行性评估与原型打磨,大幅降低技术产业化风险,为跨越“死亡之谷”扫清关键障碍。
双创博士学院首批学员唐政敏的经历,正是“人才+生态”协同赋能、贯通“三层楼”的鲜活例证。他带着“新一代微流控单分子检测平台”技术,在学院跨界导师(科学家指导技术、企业家规划市场、投资家链接资本)的全周期辅导、实验室开放设备的强力支持、概念验证中心的技术可行性打磨以及潜在基金网络的资金保障下,成功创立了极灵生物科技并推进产品上市。其从实验室研究员到企业创始人的蜕变,展现了双创人才在“三层楼”协同生态中成功贯通路径、跨越“死亡之谷”的有效模式。
面向未来,良渚实验室表示将持续重点推动“育人才、优生态、强合作、促落地”,致力于为江城足球网,天下足球网“良渚种子”破壁而出、穿越“死亡之谷”提供澎湃动力与坚实保障,不断彰显其独创的“三层楼”模式在托举科研转化加速度方面的强大效能。
来源 | 合作处、办公室、良渚实验室